藍鯨保險關注到,近期,穆迪發布報告稱,中國財險行業中車險業務持續存在盈利壓力,展望評級調整為負面。報告指出,車險業務盈利能力疲弱的局面在2021年之后將得以延續,盈利壓力增大可能會促使某些小型財險公司在未來12-18個月退出車險業務領域。
穆迪指出,由于主要的車險業務定價下行,未來12-18個月,車險業務承保將持續虧損,中國財險公司仍將出現承保虧損。隨著車險綜改,更多車險保單開始執行新的、價格更低的定價機制,車險賠付率可能進一步上升。截至2021年9月,車均保費已較改革前水平下降21%左右。新制度下,車險保單覆蓋范圍也更廣,潛在賠付因此將進一步增加。此外,監管機構的政策越來越重視降低投保人的保費,這也同樣對財險公司盈利前景構成壓力。
未來12-18個月內,財險公司通過降低費用率進一步緩解車險業務虧損上升的能力有限。由于維持業務網絡、人員配備費用和持續的行業數字化技術支出,其運營成本仍將居高不下。財險公司也很難難進一步大幅降低支付給汽車經銷商的傭金費用。上述情形對中小財險公司尤為不利,盈利壓力增大會促使某些小型財險公司在未來退出車險領域。
與此同時,支持保費增長的非車險業務的承保挑戰加大。穆迪認為,非車險業務的擴張將支持行業保費在2021年實現個位數增長,2020年行業保費增速為4.4%。目前國內財產及意外保險的滲透率較低,加上政府支持農險等特定保險政策,非車險業務將擴大。不過,財險公司非車險業務增長帶來的潛在多元化優勢,可能不足以抵消定價充足性下降和極端天氣事件這兩個風險的增加。穆迪預計,上述挑戰將限制財險公司的非車險業務承保利潤,再加上車險業務持續虧損,其整體承保業績將承壓。
但穆迪同樣認為,相對于風險,行業資本實力將保持強勁,主要由仍較強勁的投資收益累計貢獻的盈利所支持。盡管財產險行業面臨的巨災敞口不斷增大,但自然災害導致的資本金侵蝕風險仍然較低。償二代二期工程下,多數財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將下降。新制度下,保證保險等業務線和長期股權投資及非標投資等資本金要求將提高,一些財險公司因此需要募集資本金。
此外,在高風險資產之間的轉移將保持投資風險的穩定。穆迪認為,財險公司持有信托計劃和債權投資計劃等非標投資的規模相對于其資本金基礎而言將進一步下降。這反映此類資產的供給減少,收益率持續下降。不過,目前寬松貨幣政策之下的低利率環境對財險公司通過權益類投資提高收益率的需求形成支撐。因此,財險公司非標投資潛在違約導致的資本金侵蝕風險將下降,但其受股市波動性影響將增大。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