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前天講芒格抄底阿里的文章,順口提了一嘴。
你沒猜錯,就是《魷魚游戲》。
這部奈飛出的韓劇,9月17日一上線就炸了,連續難波萬,都快創奈飛記錄了。
發酵半月后,在全球引起軒然大波,在100多個國家奪下收視冠軍。
這貨在國內也超火,國慶時都上熱搜了。
還出了個梗:大雄從此再也不敢看靜香了~
因題材敏感,我們雖沒引進,但想看也不難。
具體怎么看,請看留言墻~
從商業上說,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爽劇。
把懸疑、驚悚、犯罪、智斗等攝人心魄的因素有機結合,制作精良,表演精湛。
每集結束前都有新的懸念和意外,我花一天時間,一口氣看完,的確超爽,就像大熱天喝了一大口冰鎮快樂水~
網上影評已有大量劇透,但先看劇透會嚴重影響觀看體驗,我下面不對核心劇情做任何劇透,有興趣的小伙伴自己看。
但從藝術上說,乏善可陳。
《大逃殺》式的劇情框架,非常老套,毫無新意。
此前的《饑餓游戲》、《賭博默示錄》、《彌留之國》……甚至李易峰前兩年演的《動物世界》,都換湯不換藥,在封閉空間,以命相搏,first win all。
雖然老套,但掐中觀眾命門,賭博、運氣、暴富、死亡……糅合在一起,讓人腎上腺素飆升。
《魷魚游戲》像《越獄》,爽,藝術成績不高;
《寄生蟲》像《肖申克的救贖》,要動腦子看,藝術成就很高。
從理財角度看,這部劇最值得看的是第一集,因不涉及“大逃殺”核心情節,我展開說下。
男主是個非常典型的中年loser。
沒學歷、沒錢、曾在汽車廠有份苦逼搬磚工作,后被裁員,再也找不到合適工作,只能開炸雞店和小吃店,全都失敗……
老婆離婚,帶女兒改嫁,現在靠兼職代駕勉強度日,今朝有酒今朝醉……
和老母親蝸居在一起,70多歲的老娘還要出去打零工撿廢品補貼啃老的兒子……
光這個背景設定,戳中無數社會問題。
首先,男主只有高中學歷,意味著韓國幾乎所有高薪崗位,都一輩子和他絕緣,除非自主創業,否則注定loser。
這道理在中日等周邊苦逼拼命國家也差不多。
社會文化基因決定了,人人都想出人頭地賺大錢,而學歷是快速對人群進行分層的最有效辦法,導致滿大街大學生。
學歷貶值速度奇快,高中學歷算個球?
雖然學歷持續貶值,但沒有高學歷,人生更無望,導致學歷成了剛需,教培行業持續火熱,大學學費持續飛漲。
君不見,之前還在拼命搶人的杭州,已開始挑挑揀揀,嫌棄大專生,至少本科才能落戶。
而在很多年以前,上海就連普通碩士生都不給落戶了。
學歷越貶值,父母越焦慮,越希望孩子能獲得更高更好的學歷……
很多人好奇,為啥如今日本年輕人不熱衷買房了?
答案不是他們這代人成熟了,想法變了,而是想買買不起,卷不動了。
平成時代30年,全日本整體上大通縮,但大學學費卻飛漲50倍,成了通脹之王!
學費太貴了,一畢業就背了很重的債務,日本又不像中國還有較多創業機會,社會等級森嚴,只能遵循年功序列制,收入增長一眼看到頭。
算了下,還清助學貸款就要到40歲,還買個屁房,結個屁婚?
久而久之,發現人生無望,索性佛系躺平,成了平成廢宅。
其次,因為沒學歷,只能做賣力氣的藍領工人,風險承受能力很弱。
遇到東南亞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危機或疫情導致的經濟危機,最容易被沖擊,最容易被裁員。
時間上推算,男主應是全球金融危機后失業的。
第三,中年危機,“35歲陷阱”。
10年前被裁員時,男主已37歲,上有老,下有小,整天被生活毒打,疲于應對。
但體力和學習能力卻遠不如年輕人,要價還高,又沒啥一技之長,職場對這種中年人很不友好,很難找到合適工作。
第四,找不到工作,想混口飯吃,只能被迫創業。
缺技能,沒認知,少人脈,啥都不懂,聽風就是雨,創業注定送人頭。
炸雞店、小吃店、奶茶鋪、咖啡館……
多少缺乏技能的loser,寄希望于投一筆小錢,經營一爿小店,能養活自己就行。
但現實很殘酷,越是個體小生意,越難以長期維持。
因為房租、人工、原材料持續上漲,你毫無應對能力,只能被動承受。
要么漲價,導致銷量大減,要么死撐,只賺吆喝不賺錢,也撐不久。
加上很多人缺乏基本的財務和經營管理能力,賬都算不清,人也管不好,小生意搞黃遲早的事。
終于,老婆受不了了……
離婚后,生活更沒了盼頭,進一步自暴自棄,成了啃老族。
此時,男主已塑造出一個經典中年loser形象。
但loser往往不承認自己是loser,總幻想一夜暴富,徹底逆襲。
既然按社會規則,用常規方法行不通,只能走險棋!
男主的選擇是——賭馬。
結果自然輸多贏少。
本金輸光,賭癮難忍,只能借錢,期望回本。
但沒工作沒房子沒存款,沒有正規金融機構敢借錢,只能借G利貸。
一借G利貸,利滾利,永遠不可能還清。
只能進一步寄希望于賭場,妄圖一夜暴富,還清所有賭債。
因為這時欠下的債,再靠打工還清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
正是被逼到這種絕境后,男主才在G利貸大哥的威逼下,不明不白簽下賣身契,被帶進魷魚游戲……
請問,這到底誰的錯?
自身內因和社會外因的結合,很難說清,到底誰才是最根本的因。
自身從小的貪玩短視不努力,導致認知能力低下,受到外界沖擊時,完全沒抵抗能力,臭棋一步接一步,逐漸墮入無底深淵。
外界環境的持續緊逼,也迫使他有力無處使,不知如何努力,才能改變命運。
看不到改命希望,要么破罐子破摔,佛系躺平,要么思想偏激,仇視社會,走上賭徒人生。
這些外部環境的逼迫,包括但不限于:
金融危機、通貨膨脹、房價高企、社保不全、教育焦慮、學歷貶值、性別歧視、職場性騷擾、996資本壓榨、創業騙局、金融詐騙、G利貸H社會橫行……
但反過來說,自身從小貪玩短視不努力,又和原生家庭的教育缺位息息相關。
我每次寫游戲的正面價值,就有無數媽媽痛斥游戲毀了孩子,希望國家禁了游戲產業。
家長總能給自己的教育無能和教育失敗,找到一個替罪羊。
就算沒有游戲,他們也會把鍋扔給奧特曼,不把奧特曼禁了,孩子就不會學好了~
我沒有一個有錢有學歷高認知懂教育的好爸爸好媽媽,生來輸在起跑線,這到底算外因,還是內因?
這,就是貧窮的本質,可以代際傳承。
宏觀說再多也只是吐槽,沒卵用,我們能做的只是承認并接受。
我們能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的微觀世界。
從理財角度說,《魷魚游戲》男主至少應該做兩件事。
一是堅持儲蓄,不做月光族。
在韓國是兼職代駕,在中國可以是兼職送外賣,都是賣力氣的苦逼活,但真吃得起苦,也能賺不少。
不要一賺到錢就花天酒地,自律一點,存起來。
男主女兒過生日,奶奶特地給男主錢,讓他帶孫女吃炸雞,男主一開始還嫌炸雞貴。
把錢拿去賭馬贏了一大筆錢后,就和女兒說,走,爸爸帶你吃高級餐廳去!
二是堅持買保險,不裸奔。
男主母親腳都快爛了,卻不肯住院,因為醫保里的錢早就被兒子全提走退保了。
等男主游戲歸來,因為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母親已經在家孤零零死了……
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是扶貧中最頭痛的事。
富人生了重病,不差錢,保險意義不大;
窮人生了重病,有沒有保險,天壤之別。
但恰恰富人有錢,不差這點保費,往往更有保險意識;
窮人差錢,一丟丟保費也舍不得出。
這里說的保險,不一定是一年幾千元的重疾險,至少你得買個社保,再加個城市大病補充保險或醫療險,一年也就小幾百。
但真正令人絕望的是,成年人很難靠說理和教育被徹底改造。
男主賭馬贏的錢被偷走后,手里還有最后1萬韓元(相當于人民幣50元)給女兒買禮物,他依然選擇去抓娃娃機抓盲盒,結果抓到一個手槍型打火機……
世界上最難的事有二:
一是把別人口袋的錢放進自己口袋,二是把自己腦袋里的知識放進別人腦袋。
但腦子里空空如也,口袋永遠不可能充實。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力哥理財。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